1.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3.曹操是怎样评价天下英雄的

4."天下英雄出我辈

5.曹操为什么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 尔’

英雄天下_英雄天下简谱

说明天下的英雄很少

说明有才华的人都在我的掌握之下,都会顺着我的意思办事,不会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想法,比如割据。谋反,自立等行为

李世民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是对举子说的,不过意思是相近的

1、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

2、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3、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4、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

5、上联: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臣;下联:世间贞烈女子进来宽衣解裙。横批:此乃茅房。世界厕所日,送你一副对联,祝你“方便”快乐!

6、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7、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海宴?

8、一场干戈万事空,百万铁甲成画饼;统御天下英雄梦,从此不再看刀兵!一身一剑荡中天,千古豪杰谁在先?卿在云霄莫轻舞,我以冷眼看苍寰!风凌天下?

9、滚滚长江东逝水,天下英雄出军营。百炼成钢大熔炉,百忍成金小社会。纵横四海展英姿,威震八方全无敌。祝你参军建功业,闯荡炼真金。

10、天下英雄出少年,碧血孝心闯云岚,莫欺炎者少年穷,誓将仇敌忾万千。天蚕土豆?

11、天下英雄独使君。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字不三分?罗贯中?

12、君实既为宰执,当知宰执之责,乃平衡朝野各方,使天下英雄戮力齐心,一致对外。

13、天下英雄唯吾与使君耳;又或撒欢骂座,生出诸多变故。

14、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15、于是柬邀天下英雄,聚首少林,商量对策,若能联名迫使虬龙帮悬崖勒马自是最好,若无法和平共处,只能天下英雄联手除去虬龙帮了。

16、不一定是雄霸天下,英雄从来湮没在历史的灰尘中隐身幕后,变革怎可能是简单的练功升级,人心哪里是恩威并济就可以驾驭。

17、先太宗还首创科举制度,恨不得天下英雄尽入彀中矣,却赚得英雄尽白头。

18、你这呆汉,若做出来时,吃教天下英雄笑我不仁义,俺怎肯失信于人?

19、想当年,我征南闯北,天下英雄豪杰听到我的名字,无不畏服结交,闻之色变。

20、不禁废卷长叹,天下英雄所见略同。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斋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

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知天雨方住,见两个人撞入后园,手提宝剑,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操视之,乃关、张二人也。

原来二人从城外射箭方回,听得玄德被许褚、张辽请将去了,慌忙来相府打听;闻说在后园,只恐有失,故冲突而入。却见玄德与操对坐饮酒。二人按剑而立。操问二人何来。云长曰:“听知丞相和兄饮酒,特来舞剑,以助一笑。”操笑曰:“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

玄德亦笑。操命:“取酒与二樊哙压惊。”关、张拜谢。须臾席散,玄德辞操而归。云长曰:“险些惊杀我两个!”玄德以落箸事说与关、张。关、张问是何意。

玄德曰:“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关、张曰:“兄真高见!”

翻译:

一日,关羽、张飞不在,玄德(就是刘备)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带了数十个人到菜园里对刘备说:“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有甚紧事?”许褚说:“不知。只教我来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曹操。曹操笑着说:“你在家做大事啊!”吓得玄德面如土色。

曹操拉着玄德的手,走到后园,说:“玄德学习园艺不容易啊!”玄德听了才放心,回答说:“没事消遣罢了。”曹操说:“刚才看见树枝上梅子青青,忽然想起去年去征讨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们都口渴;我心生一计,用鞭虚指说:‘前面有梅林。’

军士听了这句话,嘴里都生出唾沫,才不渴。现在看见这梅子,觉得不可不赏。又当酒正煮熟,所以邀请使君来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经设还好杯盘:盘里放着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然乌云滚滚,骤雨将至。随从遥指天外的龙挂,曹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曹操说:“使君知道龙的变化吗?”玄德说:“愿闻其详。”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经常在外游历,一定知道当的世英雄。请说说看。”玄德说:“我见识浅薄,怎么认得出谁是英雄呢?”曹操说:“不要太谦虚啦。”玄德说:“备得到陛下的恩宠和庇护,得以在朝为官。

天下的英雄,实在是没有见到过啊。”曹操说:“既然没有见到过,那也听过他的名声吧。”玄德说:“淮南的袁术,兵粮足备,能称为英雄?”曹操笑说:“袁术不过已经是坟墓里的枯骨,吾早晚都会抓住他的!”

玄德说:“河北的袁绍,连续四到三公职位,家门中有很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能称为英雄?“曹操笑说:“袁绍这个人色厉胆薄,好计谋却没有决断;干大事却爱惜性命,看见小利却忘不顾性命:不是英雄。

玄德说:“有一个称八俊,威镇:刘景升能称为英雄吗?”曹操说:“刘表虚名无实,不是英雄。”玄德说:“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是个英雄吗?”曹操说:“孙策借着父亲的威名,不是英雄。”玄德说:“益州刘季玉,能称为英雄吗?”

曹操说:“刘璋虽然是宗室(就是皇亲),却只能是守家产的狗而已,怎么能称做英雄呢!”玄德说:“那张绣、张鲁、韩遂等人又怎么样?”曹操鼓掌大笑说:“这些碌碌无为的人,何足挂齿!”玄德说:“除此之外,我实在是不知道了呀。”

曹操说:“能叫做英雄的人,应该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玄德问:“那谁能被称为英雄?”曹操用手指指玄德,然后又自指向自己,说:“现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使君和我(曹操)两人而已!”

玄德听到这句话,吃了一惊,手里拿的筷子和勺子都不禁掉在地上。这时正好大雨倾盆而下,雷声大作。玄德才从容的低头拿起筷子和勺子说:“因为打雷被吓到了,才会这样(指筷子和勺子掉在地上)。”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打雷吗?”

玄德说:“圣人听到刮风打雷也会变脸色,何况我怎么能不怕呢?”将听到刚才的话才掉了筷子和勺子的缘故轻轻的掩饰了过去。曹操才不怀疑玄德。后人有诗称赞(刘备)说:“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里面有两个英雄人物,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装孬不折本,他们就是曹操和刘备。

扩展资料:

“煮酒论英雄” 中二人性格分析:

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

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相关人物: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现安徽亳州市),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曹操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2009年,河南省安阳市对外宣称发现曹操墓,引起轰动和争议。2012年底,复旦大学用DNA技术确认了曹操家族DNA。

刘备:

髀肉复生,据记载:刘备依附荆州刘表后,在荆州居住多年。有一天刘备发现自己大腿生出赘肉,由此感概而落泪。刘表见了,询问何因,刘备回答:“我过去常常骑马,大腿没有赘肉。现在不再骑马了,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

时光飞逝,人即将步入垂老,却没能建功立业,因此感到悲伤。”刘备虽然在机权干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却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曾以此感化了刺杀他的刺客。刘备临死前还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刘禅,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三国演义原版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记载,与历史上的记载大体相似,但经罗贯中演义发挥,又更贴近现实且具有戏剧化的一面。

话说,曹操找刘备喝酒聊天,突然谈到腾云驾雾的龙,又问刘备:“龙就是英雄,请问刘使君,你知道天下有哪些英雄吗?”

刘备装聋作哑(这很符合他的个性):“我肉眼凡胎,怎会知道?”

曹操说:“你丫就别,说说吧?”

刘备说:“我是真不知道,不是(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曹操不依不饶:“管你是不是,你在江湖上混了这么久,总认识些人物吧,你说说看?”

刘备见搪塞不过,只好随意说了一些名望颇高的诸侯,如袁绍、袁术、刘表之辈。却不料,曹操哈哈大笑:“这几个逼都是垃圾,一个色厉内荏,一个是冢中枯骨,至于那个刘表,徒有虚名,都算不上英雄。”

刘备见曹操不好糊弄,忙说:“那江东的孙策算英雄了吧?”

曹操说:“算个屁,他不过靠他的父亲的名气打天下,有种自己来啊?”

接下来,刘备又点名似的说出了刘璋、张鲁等诸侯的名字,却不料全部被曹操否定。当刘备无话可说之际,曹操说:“大兄弟啊,你咋就那么谦虚啊,其实天下英雄,正是咱哥俩啊!”

刘备闻言,陡然一震,不禁筷子落地。恰在此时,一道惊雷怒轰,刘备忙用闻雷而惧掩饰。

值得一提的是,当曹操询问天下英雄时,刘备连刘璋、张鲁等人都算入其中,却唯独没有说出一个真正的英雄,而曹操却也直接无视他。此人正是吴国创立者孙权。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刘备则被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江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是辛弃疾于1205年左右登临江苏镇江(古称京口)北固亭时所作。

辛弃疾,人称“词中之龙”。他的词风格多样,内容包罗万象,而用典更是出神入化,故而拿“龙之变幻莫测”来形容他。“龙”之一词,更是彰其一生忠义,满腔爱国情怀、誓死恢复中原的忠贞之志。

辛弃疾继承了苏东坡豪放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主义词人的战斗传统,以议论为词,针砭时弊,书写爱国主义诗篇。进一步提升了词的境界,拓展了词的题材,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的融入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丽想象,取得了前无古人的艺术成就。

《四库全书》说他“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莲子居词话》则评论辛词 “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还有人评价其“横绝,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未有”。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

凭着昂扬奋发的爱国和深厚笔力,以及对于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的厌弃,加上自身壮志难酬的悲楚,辛弃疾把千般恩怨、万种情思凝注笔端,创立了饱含爱国主义情怀的“爱国词派”。与张孝祥、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人一起,于南宋中晚期一举把宋词推向了艺术的巅峰,成为与唐诗、汉赋并驾齐驱的文学样式。

1205年左右,辛弃疾被主战派宰相韩侂(tuó)胄启用为镇江知府,从而登临北固亭写下了这首怀古词。这离他去世不过短短2到3年的时间。

南宋小朝廷“西湖歌舞不停休,直把杭州作汴州”。偏安江南,不思进取,这与当年孙权坐镇江南有些类似,但气象则完全不同:南宋国土沦丧,被动挨打,对金称臣;孙权则英明神武,击刘抗曹,三分天下有其一。如此情形下,作者登临北固亭,写下了这首极尽讽刺之能事、又满怀忧国忧民思想的著名词作。

全词一气呵成,气势如虹,犹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不禁令人拍案而起——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一开篇,即是一声呐喊:“千里江山的神州大地啊,你在哪里?任凭我极目张望,望眼欲穿,却怎么也看不到你。进入眼帘的,却只有北固亭的风光而已”。

作者在这里暗指中原沦陷,生灵涂炭。大声质问当权者们:大好河山沦为异邦,怎么能够无动于衷,没有作为?愤懑之情喷薄而出,呐喊之声夺人魂魄,让人不禁肃然而惊!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千百年来,有多少王朝兴起又覆灭了呢?实在不在少数啊?怎么能够数的清呢?就像那长江之水,滚滚东去流向大海,不再回头!作者暗指不思进取的南宋小朝廷也将很快走向败亡。君无能、臣不贤,醉生梦死,浑沌度日,岂有不亡之理?正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该去的一定会离去,该来的一定会到来。南宋王朝的残阳落照之光已然闪现,其走向没落的溃败之势,再也无人能够挽回。

在词的上阙,作者巧妙连用问答的形式表现出了南宋小朝廷内忧外患的现时局势,尽情抒发了内心积郁的不满和对于国势日衰的深切忧虑。

“年少万兜鍪,坐断江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遥想孙权当年,继承父兄基业,年仅19岁就已经统领千军万马,东征西伐,坐镇江南,从未对敌人屈服。当时天下的英雄们,谁才能够成为他的对手呢?有资格的只有曹操和刘备罢了。所以啊,生儿子一定要生孙仲谋那样的儿子,年轻有为,志大谋深。

兜鍪,战士头盔。万兜鍪,意指千军万马。下阕的议论非常精彩,直接把吴主孙权列为三国第一风云人物。力压曹操和刘备。这样说自然有他的道理,因为孙权的确也称得上英明神武,一代豪杰。

建安13年,也就是208年,发生了赤壁之战。孙曹两军展开大战,孙权命令周瑜、鲁肃、黄盖等人,周密部署,利用火攻,一举击败曹操。这一战,主战双方分别是孙权和曹操。刘备和诸葛亮几乎没发挥什么作用,基本上是“打酱油”的角色。《三国演义》里的“舌战群儒”、“借东风”等等纯属虚构。

赤壁之战,孙权完胜曹操。那一年孙也不过27岁。作者在这里极力颂扬孙权不畏强敌,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实是对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南宋小朝廷有力地鞭挞和强烈的讽刺。

汉献帝建安17年,也就是公元213年,曹操和孙权在濡(rú)须大战。孙权大胜。期间,孙权亲自乘船去侦察曹军军情,因雾大,曹军不敢出击,于是下令放箭。船一侧受箭,船体倾斜,孙权冷静下令调转船头,让另一侧也受箭,船很快平衡,于是返航,载箭而归。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草船借箭”。其主角是孙权。与诸葛亮没有半毛钱关系。

一次战斗中,孙权、曹操两军对垒,曹操见吴军乘着战舰,军容整肃;孙权则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tún)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些投降的懦夫,如刘表儿子刘琮则十分鄙视,斥之为猪狗。刘琮把大好河山拱手送与敌人,还要遭受敌人的辱骂和耻笑。

就年少有为这一点来说,孙权力压曹操和刘备也完全说得过去。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今皇帝和权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样的猪狗不如,百无一用。这种写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真是骂人骂到骨头里,还不带一个脏字。

幸亏宋朝的皇帝都是谦谦君子,若在别朝,辛弃疾恐怕小命难保啊!

辛弃疾于1140年生于济南,当时已属于金朝。和李清照是同乡。因其祖上与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其祖父辛赞从小就教育他把金人视为寇仇,将南宋看作祖国。经常携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江山”。激发辛弃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收复中原,一血国耻的爱国信念。(爱国主义就要从小抓起啊)。

祖父对其精心培养,使文能成章,武可杀敌。既能指挥千军万马,又能治国安邦,指点江山。因此,自小就养成了敢作敢为、英勇果敢的燕赵侠士气质,这可以从他经历了两件事上看得出来——

1161年完颜亮大举南侵,金统治区域的汉人不堪压榨,奋起反抗。山东人耿京势头最大。辛弃疾招募了两千勇士与耿京汇合,同行的有一个和尚叫义端。辛被任命为掌书记,掌管帅印。和尚义端受不了义军的艰苦生活,就**了帅印去投奔金军。帅印丢失,辛弃疾无可推责,无奈之下立下军令状,誓要夺回帅印。

辛弃疾判断,义端必会投奔最近的金营,一定会走小路。于是果断带人抄近路,做好埋伏。果然不久,义端一伙来到。辛弃疾一刀将其砍下马来。义端磕头求饶,并说“您是青犀牛转世,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饶了我吧”。但辛弃疾疾恶如仇,哪容他再多费口舌,一刀取了首级,夺回帅印。辛弃疾由此声名鹊起。

(至于青犀牛转世一说,从辛弃疾豪迈倔强的性格和始终执着北伐的表现来看,还真有股子“牛气”在。辛自己也说“刚拙自信”,倒也符合青牛之性情。也许他真的就是一头青犀牛转世也未可知啊。毕竟和尚多少还是懂些前世今生的事吧。)

完颜亮南侵的同一年被同族血杀,金国大乱。为了趁势抗击金兵,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宋军联络。但当他返回时,却得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已散去。辛弃疾怒从心头起,立即率50人小分队,奇袭三万兵的金军大营,硬生生活捉张安国,把他押送给宋军,随后在健康斩首示众。经此一战,辛弃疾的英勇果敢使他声名大噪,名重一时。

从以上两个小故事可以看出,辛弃疾极具侠士气质和英雄主义色彩。这当然也体现在他的诗词当中。读其诗词会感觉俊爽干练,酣畅淋漓,绝不拖泥带水。即便描写田园风光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也是干净利落,不沾染半点尘埃。又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平生塞北江南,眼前万里江山”、“谁共我、醉明月?”等等,天然带有一股英雄气在。只感觉“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潇洒利落,畅快至极。

辛弃疾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才能出众。归宋后,上书朝廷的《美芹十论》、《九议》等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国才干。乃至于后人评说“使生于艺祖、太宗时,必旬日取宰相”。只可惜生不逢时,未遇明主。

尽管辛弃疾才气纵横,但其过于执着的恢复中原之志和刚烈倔强的性格,与当时力主议和的政治氛围大异其趣,以致屡遭贬黜,不得重用。也由于他来自于金统治区,引发当政者偏见,处处打压,不被信任。

即便主战的韩侂胄启用他,也只是想借用一下他主战派元老的名号而已,并未真心重用。这让辛弃疾异常愤懑,发出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感叹:世上再无孙仲谋那样能“坐断江南”的英雄了。

空有满腔抱负、意欲收复旧山河之志,最终却“可怜白发生”。所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月将零,余生无多。统一志向的破灭就在眼前。诗人怎能不忧心如焚,万般苦楚。但“谁共我、醉明月”。碧血丹心,一腔忠义,却何人曾见?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孔子讲学和礼乐兴盛的文明之地,现在却充斥着金人羊肉的膻腥浊臭之气。国土遭践踏,人民受凌辱,所谓“山河破碎风飘絮”,怎能不令人“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呢?

辛弃疾一生忠义,又富有韬略。后人评曰“命世之大才,济时远略,中流之砥柱”。不被重用乃“朝廷一大过,天地间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

1207年10月3日,辛弃疾终因忧思过度,连喊三声“杀贼”之后:,溘然长逝,享年68岁。

“所谓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曹操是怎样评价天下英雄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中有这样一段记事:“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说这句话的人是李世民,其时李世民还未曾继大统,所以有“私幸”一词。也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得出李世民的气魄所在,敢收天下英雄的人,也是必有掌握之力的人。否则英雄收的多了,更会生出无数的变数出来。

对于“天下”这个词来讲,在阅读《湘军史》中始终有这样的感受,若要收拾天下,必要有“收拾天下人心”之法。否则难成其事。

天下英雄代代皆有,平和之时则为文人世贾,战乱之时则为枭雄盗匪,再怎么看不过是生活选择而已,随时势变迁,自寻出路而已。若皆有出路可寻则为盛世,若人多路窄则易生变数。其中有人性使然,也有求生之愿景。

看《湘军史》中所述内容,皆以“湘军”之视角出发阐述湘军之行状及事功。在《湘军史》中记述的“贼酋”中最让人感慨的有三人:石达开、陈玉成和李秀成。现在时过境迁,也可以将这些“贼酋”与湘军放置在同一个位置进行观看了。而不再是将重点放在谁是兵谁是贼的评判上。

清时有《黄彭年致唐炯函》中有这样评述石达开的句子,“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反过来想,若不是太平天国一事,像石达开、陈玉成和李秀成这样的人会怎样度过一生呢?是不是也就是成为寂寂无名的“黔首”中的一员呢?混迹在莽莽大众中平淡无奇的完成自己的人生呢?

《湘军史》中所罗列的湘军将帅不过百人,而其对手太平天国中出现的人物不过数十人而已,如果单独提取这有传略行状的数百人来看,搅动天下的也就是这些人了。单是这个,就像我想起《水浒传》中《洪太尉误走妖魔》那一章节。

前文提及的石达开、陈玉成和李秀成三人中,从《湘军史》中记录的种种事功来看,应该以李秀成推首,更何况有《李秀成亲供手迹》这样的原始资料流传下来。

李秀成,广西藤县人,21岁领兵,32岁身亡。领兵征战11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随舅父读书两年,因家贫不能多读,遂于村塾帮工以补家用。1851年参加太平军(时年19岁)。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得杨秀清保举为右四军帅,继而升任后四监军,驻防天京城外高桥(时年21岁)。同年秋,李秀成跟随石达开去安徽巡查民务,得石达开赏识。1856年,在救镇江和破江南大营两役中立功,委为地官副丞相。1857年10月,封合天侯,任副掌率之权,提兵符之令。因上请洪秀全重用翼王,疏远安王、福王而遭严斥,被革除封爵。1858年,任后军主将,与陈玉成同为军率。1859年封忠王(时年27岁)。1860年夏,李秀成与陈玉成、李世贤再破江南大营,攻占常州、苏州、嘉兴、松江等。1863年自丹阳回天京护都,力劝洪秀全“让城别走”。为洪秀全所斥,至1864年天京陷落,一生行状,尽供于此。

从这样简述的行状中,自1859年开始,太平天国的战事就主要由李秀成独立支撑。也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让曾国藩敬畏,让湘军胆寒。不知道在曾国藩的心里是否也闪现过“此等人若为朝廷所用功莫大焉”的一念。

从《李秀成亲供手迹》可以看出李秀成的文笔及见识颇有气势。其中论述“天朝十误”乃是切身之痛。

从李秀成所述供状中的“十误”检讨中,也能看得到“时促势蹙,无非其他,乃因人事使然也”这样无奈。而这一点也正是曾国藩一路领兵治军征战中最痛心处。曾国藩所谓的“办事之难”在李秀成的身上也能看到。唯一不同的是,曾国藩到底还是有所凭据,而李秀成只能孤掌难鸣。在李秀成困守“天京”的时期内,我们也能看到李秀成麾下无人可用、无人独挡的局面。

在回过头来看石达开,则更容易让人生出“英雄迟暮”的感慨来。尤其在《湘军史》中记述石达开在大渡河一节的内容中,那种“虎落平阳”的感触挥之不去。

石达开,广西贵港人,小名亚达,又名石敢当。1831年生人,16岁受访出山,19岁统帅领兵,20岁获封翼王,32岁兵败被俘受戮于成都。领兵征战14年有余。1852年,西王萧朝贵在湖南长沙阵亡后,太平军在长沙城下形势危急,石达开率部西渡湘江,开辟河西基地,取得“水陆洲大捷”,重挫清军。其后,为全军先导,经河西安全撤军,其后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八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1854年秋,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九江、湖口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这也是44岁的曾国藩与24岁的石达开第一次交手。这次战役,曾国藩几投水死。

1859年春,石达开自江西起兵入湘,后退入广西逡巡不进。在1863年由大渡河入川时,适逢河水暴涨,粮草殆尽,后援无继,石达开妻、子投河。兵败被俘。从《湘军史》记述的一些描述上来看,石达开从江西起兵之时,囊括十数万人马一路南下,不过四年时间之后,到大渡河时石达开身边不过剩余数千人马了。一路损失殆尽。可谓“大势已去”。即便是“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也有无奈落幕时。(此语出自四川布政使刘蓉)

而陈玉成与李秀成左挡右突之时,不能识人,为部下所卖。受俘身死。终年26岁。

之所以记述这三个人,乃是因为《湘军史》中所述之壮烈,棋逢对手也是可遇而不可求之事。有些历史恰恰是因为一些人才会变得伟大。这些人当中不仅仅包括叙述者,也包括被叙述者。少了哪一方,这历史阅读起来都入味不足,味同嚼蜡。即便这样的敌我两方的历史,免不了虎奔狼突的血腥残酷,但也正是这样的历史,才会让我们知悉历史的叙述不能失去对任意一方的记录,否则,连胜利都会变得毫无价值。

在回转到前文所述的出路问题,究其石达开、陈玉成和李秀成本人的境况,其才干气魄均是在太平天国一事中显现,若是承平岁月,实不知此等人会有何样的人生?人,总是不安份的。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是要给人以出路可寻才好,若是以出身即定未来人生走向。这些普通人或许在以后的岁月渐渐会生出一些英雄的本事来。

所谓:时势造英雄。这个“造”字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一番。

"天下英雄出我辈

青梅煮酒论英雄。原文如下: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七俊,威镇: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曹操为什么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 尔’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出自《江湖行》。

《江湖行》诗歌介绍:

《江湖行》一般指《人生·江湖》,又名《任我行》,作者为唐代诗人黄易,文学体裁为文学体裁为古诗词。

《江湖行》原文: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江湖行》

释义:第一句表达了作者从壮志凌云,豪气冲天的书生心态。

第二句,作者进入社会,心灵经历世间总总的洗礼,感叹人生苦短。

第三四句,表达了作者对普世价值观的反思,曾经的理想雄心,现在只能在闲谈时说说罢了,早知会如此,还不如从当初就及时行乐,人生一场大醉,浑浑噩噩,倒也不必经受现在理想破灭的痛苦了。

第五六句,也许是觉得三四句的感情过于消极,作者在第五六句里,用象征和暗喻的手法,表达的社会的残酷和奋斗的艰难。也许社会的纷繁对于作者这样理想主义的人来说,太过于黑暗和冷酷了。

第七八句,表达了本作的核心思想,感叹人相对于世界,不过是一滴水至于大海而已,多么的渺小啊,当初的凌云壮志,不可一世,现在想想是多么的幼稚。无数的人,怀着一番伟大理想进入社会,但最后又有几个人能达成理想,最后能超脱出世间的纷纷扰扰呢?最后大多数还不是被社会的大潮所淹没,泯然众人矣。

梅子初黄的季节,曹操在府中摆下酒宴,邀请刘备共论天下英雄。

在曹操的话里,天下英雄只有两人—唯使君与操耳。

其实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话并不可靠,可靠的是心。

在曹操的心里,天下英雄有,且只有一人。

只有他—曹操!

这个时代的英雄,只能有他曹操一个人,别人都不配也不要想当英雄。

唯使君与操耳,这句话的重音一定要落在后半部分。话里曹操拿刘备来陪他一起成为英雄,与我们今天常见的酒座上的客套话一样,无非是客气客气,恭维恭维。当然要恭维别人,也不能太离谱,比如把一个炒股赔得精赤条条的人吹成股神,把一个五音不全从来不着调的人说成歌后,这让别人听起来就不是夸人而是骂人了。

此时在曹操眼里,刘备也就只能算个疑似英雄、候补英雄,说他是英雄,不至于太离谱,但也只是凑合凑合,千万不可当真,谁当真谁天真。

年届不惑的刘备,早已过了很傻很天真的年纪,但这次却不折不扣地天真了一回,只有一个原因—他心里有鬼。心里有鬼的人都非常敏感,听到曹操这句话的时候,他紧张得连筷子都掉地上了。

刘备以为完了,再好的行为艺术终究瞒不住一双慧眼。别出心裁当个小地主,韬光养晦装成种菜的,还是被识破了,曹操的话明明白白是说:我知道你刘备是英雄。言外之意:小样,你别给我装了!试想纵横乱世多年、出生入死N回的刘备,岂是听到打雷就哆嗦的孬种?

但曹操偏偏就信了。这正说明他此时并不怀疑刘备,他这句话不是用来试探刘备的反应,而是自我抒情。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在意刘备的拙劣表演,只是借着几分酒力,正在酝酿诗意,畅谈风雨人生,遥想辉煌未来。

曹操是个非常自信以至于有些自负的人。曹操的自负,使他相信吕布偷袭兖州时魏种不会背叛,相信在宛城睡张绣的婶婶时张绣不敢反抗,相信南下荆州时可以连孙权一起收拾。

历史最终证明,这一切都错了,错得太离谱了。